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今天是: 首页 | 文章 | 下载 | 黄页 | 留言 | 
本站最新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亚健康研究网 >> 文章 >> 医学与健康知识 >> 传统医学 >> 正文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8733    更新时间:2005/6/1    文章录入:admin
 
 

 

一、基本概念

五行的最初涵义与“五材”有关。五材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人类对五行的认识和阴阳一样,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伴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以及对每种物种的发现和应用,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五)及其运动变化(行)。

 

二、主要内容

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归类自然界的各种事物
和现象,并以“相生”、“相克”规律说明宇宙间各种事物或现象之间相互关系
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1、五行各自的特性:

  

 《尚书·洪犯》

     特性

 木

  木曰曲直

  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

  火曰炎上

  温热、上升

 土

  土爰稼穑

  生化、承载、受纳

 金

  金曰从革

  沉降、肃杀、收敛

 水

  水曰润下

  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2、事务的五行归类

五行学说按五行的特性,通过对事物进行广泛归类,用以阐释人体脏腑组织之间在生理、病理方面的复杂联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将人体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界的事物以及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内外环境的五行系统,以此说明人体本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统一性。

 

 

3、五行的相生、相克和制化规律
  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和制化,是指木、火、土、金、水五大类事物之间
存在着有序的“生”、“克”以及“制化”关系,从而维持着事物发展的动态
平衡,属于五行之间的正常关系。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关系。其“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相生关系又称“母子关系”。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关系,其“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所以相克关系又称“所胜”、“所不胜”关系。

五行制化,是五行生克关系的相互结合,是指五行运动中“生”与“克”的相互作用,即,以维持动态平衡的关系。

4 五行的乘、侮及母子相及
  
五行的相乘和相侮,是五行之间的异常克制现象,母子相及则是五行之间相生关系异常的变化。

五行相乘、相侮:“乘”,凌也,即欺负之意。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者的克制太过;“侮”,亦为欺侮、欺凌之义。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者的反向克制,即“反克”,又称“反侮”,二者属于五行相克关系的异常。如图:
    木 木                    
  如《素问·五运行大论》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
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五行母子相及:所谓“及”,连累之意也。母子相及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类,属于五行相生关系的异常。举例:

(母)

 

(子)

水不足,无力生木(母虚累子);木气旺,耗水太过(子盗母气)

三、在中医学上的应用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说明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五行属性;以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来分析脏腑、经络之间和各种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来阐释脏腑病变的相互影。因此,五行学说不仅是中医学的说理工具,而且亦有着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1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根据五行的特性,确立五脏的五行属性,概括五脏的生理特性,体现 
 天人相应的整体联系。见下表:

   五行

    特性

    自然界

生发、舒展、条达

 肝喜条达恶抑郁

东方、春季、青色、酸味

温热、光亮、向上

  心喜动、主明

南方、夏季、赤色、苦味

  生化万物

脾运化水谷、化生精微

 中、长夏、黄色、甘味

 清肃、收敛

  肺性清肃下降

西方、秋季、白色、辛味

 滋润、下行

 肾主水,封藏之本

北方、冬季、黑色、咸味

◆ 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联系
  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说明五脏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例如:肝藏血以上济于心,即为“木生火”;肾精以养肝脏阴血,即为“水生木”。肾水制约心阳,防止心阳偏亢,即为“水克火”;肺气肃降下行以制肝气升太过,即为“金克木”等等。

2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根据五行生克关系说明五脏之间病理上的相互影响。脏腑间的传变,可分为相生关系的传变和相克关系的传变。
   ◆ 
相生关系的传变: 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个方面。

母病及子:母脏(先病)病及子脏(后病)。例如肾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以致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肝阳偏亢,即为“水子不涵木”。
 子病及母:子脏(先病)病及母脏(后病)。例如心血不足,损及肝血,以致心肝血虚,即为“子盗母气”
   ◆ 
相克关系的传变: 包括相乘”和“相侮”两个方面。

 相乘:

脏过盛(太过),被克之脏(不及)受到过分克伐。例如肝气过旺,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即为“木旺乘土”

脏过弱(不及),不能耐受“克伐”之脏(太过)的克制。例如脾胃虚弱,相对肝木偏旺而克伐太过,即为“土虚木乘”。

相侮

脏过盛(太过),反侮“克我”之脏(不及)。例如肝火亢盛,肺金不仅无力制肝,反受肝火反向克制。即为“木火刑金”;

脏虚损(不及),导致“我克”之脏(太过)反克。例如脾土虚衰,不能制约肾水,以致水湿泛溢,脾土受困。

3 指导疾病的诊断

  ◆ 
指导四诊:根据五脏与五色、五味等的特定联系,分析、诊断疾病。例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弦,多为肝病;脾虚病人,面见青色,为“木乘土”;心脏病人,面见黑色,为“水乘火”,等等。
  ◆ 
推断病情的轻重、预后根据疾病传变规律以及五色之间的生克关系等来推断病情的轻重、预后。

   ① 按相生规律传变时,“母病及子”者病情较浅,预后较好;“子病及  母”者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② 按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的病变病情较重,预后较差;“相侮”的病变病情较轻浅,预后较好。

 ③ 五色辨顺逆。在病理状态下,面部色泽变化可根据生克关系来推测病情的顺逆。一般而言,“主色”胜“客色”,其病逆;“客色”胜“主色”,其病顺。

4         指导疾病的治疗

◆ 指导用药 
◆ 
控制疾病的传变
    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调整其太过和不及,以控制疾病的传变,从而使其恢复正常的功能活动。如肝脏疾病,可以通过生克乘侮关系影响及其它四脏,也可由心、脾、肺、肾的疾病影响及肝而得病。若肝气太过,木旺必乘土,此时应先补益脾气以防其传变,脾气健旺,则肝病不传于脾。
◆ 
确定治则和治法  

①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难经·六十九难》)

 “虚则补其母”——指一脏之“虚”,不仅补益本脏,同时还须补其母脏
(即“生我”之脏)。适用于单纯子虚或母子两虚病变。

“实则泻其子”——指一脏之“实”(“母”实病变),不仅泻除本脏之实邪,还需泻其子脏(即“我生”之脏)。
②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立的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导致乘侮病理变化的原因即是“太过”与“不及”)。
   

 

 
 
 上一篇文章: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下一篇文章: 灵龟八法的基本概念
 相关文章
  • 中医原则[9402]

  • 关于子午流注[10410]

  • 灵龟八法的基本概念[10466]

  •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8389]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网站许可证号:京ICP备10051585号
    本站域名:SubHealth.COM(NET,ORG)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09 亚健康研究网        站长:info@subhealth.com        页面执行时间:31.25毫秒